曹博士实用催眠学学员----吴小姐的催眠体验心得
曹博士实用催眠学学员----吴小姐的催眠体验心得
曹博士实用催眠学学员----吴小姐的催眠体验心得
算起来,我真正开始接触佛学是在去年11月份,到今天已有8个月了。在这240个昼夜更替中,我既不是一个刻苦的学佛者——所看过的佛经只有字数最少的《心经》与《金刚经》;也不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修行者——戒定慧一样也做不到。我既不虔诚——学佛之后再不烧香拜佛;也不盲从——从来不轻信任何所谓得道高人的言论。 但是,我却要感谢佛学,让我有幸体验到宇宙的大智慧,让我在今生能够参悟到一丝半点宇宙真理指导人生。 在这篇期末报告里,我不打算探讨有关佛教哲学理论的东西,因为作为一名非哲学系的研究生,我并没有这方面的理论素养也没有这方面的学术追求,如果硬要做一篇学术研究那我只能抄袭和模仿,反倒违背了学佛的初衷。因此,与其写一篇自己都不懂的文章,不如写点学佛以来的真实感受,一来,我有写好的强大愿力,二来,我以为自己学佛的感悟虽然肤浅但也值得总结,想借此机会梳理心得,算是对自己和老师的交待。
一、 我的学佛观:悟与练 之所以接触佛学,是受到一位良师益友的启迪。缘起是这位良师益友送我的一句话——“众生一体,心想事成”。然而当我尝试捧着厚重且晦涩的佛经研读以表示我的精进刻苦时,这位朋友却说:“没用的,你光是用眼看,这一点用处也没有!你要用心悟!” 前面已经说过,我看的经书只有字数最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金刚经》,并且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学过的只有字数最最少的《心经》。记得当初朋友送我心经读本时,附了一句话——“是为心咒,汝当自悟,故无解!”无奈当初的我并不懂这句话的内涵,于是找来很多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讲解与释义书籍,也能把不长的经文倒背如流,可是仍然不明白这部经要说什么。不过,既然是“心咒”,那么必然有它的“威力”。所以当我一遍又一遍地诵读这部经典,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心经智慧观照某些细节时,很多答案开始逐渐呈现,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深刻。并且每用心诵读一次,就会呈现更多更好的智慧。我想,悟,不仅是在研习佛学的过程中,也在生活的每一个刹那间。学佛不是单纯的看书和念经,而是要把佛的智慧完全融入到生活中,完全融入到人生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问一名高僧:“修行是什么?”高僧回答他:“吃饭睡觉!”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位高僧在故弄玄虚,其实不然。在我看来,修行参悟跟平常生活真的没有两样,修行参悟就在现世中,就在当下,在每一件小事中,在每一个细微的思维活动中。我想“当下涅槃”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吧。当我们有心悟道有心修行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道理与智慧都在呈现。我算不上是悟性极高的人,时常心性不宁,时常沾惹尘埃。因此,我戴佛珠,对于我来说佛珠即是当下的警铃,时刻提醒我:念心念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每当心绪不宁的时候,我把佛珠拿在手上,每数一颗就对自己说:活在当下,享受生命(这里的享受生命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享受生命,在后文中我会再进一步解释)。每当数完21颗佛珠,心灵都得到一次洗涤。这是我练佛的过程。当然,正如悟一样,练并不是非要坐着数佛珠,它随时可以进行,吃饭睡觉走路都是练的过程,包括在平常处理各种工作生活的事务时,都可以练习。我这里说的“练习”是指用佛的智慧来指导行为,时常练时常悟,练会帮助悟,悟也会帮助练。渗透于现世生活的悟与练,让我真正明白什么叫“世间与出世间不二,污染与清净不二,众生与诸佛不二”。当然,到如今我仍然还是一个不能觉悟的人,但我相信悟与练会帮助我的心灵越来越纯洁越来越美好,我并不执着于成佛,只是抱着一颗平常心,随缘罢了。
二、 苦与乐:生命的盛宴 佛说:离苦得乐。佛还说:涅槃寂静。 活在世间的众生,总是感慨苦多于乐,要离苦才能得乐。因此,佛学是离苦得乐的哲学。但在当初,我有一个疑惑:既然佛陀把辩证法发挥到如此淋漓尽致的地步,为什么不明白离开了苦,就无所谓乐的道理呢?只有深刻体验苦,才能透彻体会乐啊!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继续着我的悟与练。终于有一天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生命本身并没有苦与乐之分,只是众生按照自己的世俗观点和功利心,把世间的事情分成了苦与乐:合乎自己心愿的认为是乐,不合乎的就看作是苦。到头来,既没有接纳过苦,也没有彻底拥有过乐。须知,苦与乐是一体的,苦即是乐,乐即是苦。众生之所以感到苦多于乐,是因为不接受苦,却只想要乐。可越是逃避苦,苦就越是紧跟着不放。 当我们接纳苦,把苦看作是人生的必然历程时,苦便不再是世俗的“苦”了。同样,接受乐,把乐当作是生命的历程,乐也不再仅仅是世俗的“乐”了。而当众生真的能接纳所有苦乐时,先前的苦乐“标准”立刻土崩瓦解,根本不再有苦与乐的分别,生命本身就是一场盛宴。你我所能做的就是去享受生命的盛宴,享受所有的苦与所有的乐(这就是我先前所说的享受生命的真正含义),活在生命的苦乐中。 因此,佛所说的离苦得乐的“苦”并不是我们世俗意义上的苦,在佛陀看来俗世众生的苦与乐都是苦,只有真正了悟“苦乐一体”的道理,屏除苦乐的俗世划分标准,体验到“大乐”,这才是真正的乐啊。涅槃寂静所谈到的那种不可言说的感受,或许可以略见一斑。 我依然要说,自己不是悟性极高的人,有时还会紧抓住俗世的苦乐标准不放。但所幸的是,我不再逃避苦,我接纳一切苦与乐,我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经验世间的所有苦乐,并享受所有苦乐。于是,对于我来说,生命真的很好,它值得享受,值得拥有。
三、 缘起与轮回:活在当下 佛说:缘起性空。佛说:六道轮回。世间的一切皆是因缘和合而生,也将因缘散去而灭。生即意味着灭,生的那一刹那已经注定了灭的到来。然而灭不是终点,它是下一轮生的起点。因此,《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恒常不变的东西,世间的一切都在因缘法则的规律下变化着。时常听到有初学者或感兴趣者问:“真的有轮回吗?”或是“真的有前世来生吗?”其实,对于不懂佛学的人,这是无法言说的;而真正懂佛学的人,自然又不会问。我的看法是,没有必要执着于轮回与前世来生,它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的复杂程度不是凡情众生的智慧所能测度的。但有一句现代科学的总结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轮回——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精神永存(当然,“精神永存”不是现代科学的语言,是我加上的)。 然而缘起与轮回带给我的启迪却是:活在当下! 人身难能可贵,能在今生做人,是好多个世纪因缘和合的结果。如此难得的人身,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对待。然而,众生往往被世俗的虚妄假相蒙蔽了双眼,去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却忘了应该在有限的今生好好活,活在当下。什么叫活在当下?活在你的生命中,活在你的感受中,活在因果业报中。当下即是生命的全部,享受生命的关键是活在当下。其实,我对当下的理解也是随着悟与练逐渐深刻的。当初也很疑惑,把活在当下等同于享受物质,不为过去负责,不为未来打算。其实当下的意义不是这样。打个比方,当下我在写这篇文章,那么我就要活在当下——专注于思维检索与敲打键盘的生命活动中,完完全全地经验这份感受,关照我的生命。再比如,当你经验到一种痛苦(众生毕竟对痛苦最为敏感)时,可否活在当下,完完全全去体验这份痛苦,去关照这份痛苦(其实,当我们真正去体验痛苦时,痛苦再也找不到了,我有这样的体验)。生命是一个函数,由无数个连续的当下所构成,因此,众生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活在整个生命中,才能真正的拥有生命,享受生命。
四、 强大的愿力:心想事成 对愿力与心想事成的理解倒不是我自己悟到的,而是受到朋友启迪后得到的珍宝。佛学并不是消极无为的学问,它强调愿力:有多大的愿力,做成多大的事情。没有愿力只能一事无成。对于有情众生来说,其实大都有心愿,但往往心愿归心愿,做不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要想心想事成,不仅要有心“愿”,还一定要施“力”,唯有下了足够大的愿力,事才能成,所谓心想事成。需要补充说明一点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愿”一定是合乎宇宙自然规律的愿,而非异想天开的奇思乱想。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有很大的愿望,也发了足够大的愿力,我相信一定能心想事成,因为在发愿的那一刻,答案已经在我心中非常明了不过了。这不是贪图金钱、名誉、地位、婚姻的愿望,跟外在毫无关系,是合乎宇宙终极真理的巨大愿力。
五、 心经智慧:空 唐僧很伟大,不仅是因为他西天取经,更重要是因为他翻译了大量的经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据说这是最经典的经文,也是我读得最多的经文。 心经中出现最多的字是“无”和“不”,全篇的主旨在于描述“空”。空是什么?对于初涉佛学的我,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概念。空,当然不是有,但它也不是没有。“空”中包含着无限的有,而无限的有的存在形式是“空”。心经涉及了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等佛学经典概念,但在经中却把这些概念都破了,或者说都“空”了——空了五蕴,空了十八界、空了十二因缘,也空了四谛法。依照心经的宇宙大智慧,这些概念本不存在,是为了让众生明白佛学的涵义而借助于概念的表达,然而真理却并不在这些概念上,唯有不执着,唯有“空”才能了悟真理。心经给我的一大启迪是,不要执着。因此在对“空”的体悟上,也不能执着。既要“空”有,也要“空”空。因为“空”也是一个概念,唯有将空也空掉,才是真正的体悟。说到这里,我发觉很难表达了,难怪佛书上常讲“不可言说”,难怪朋友说“汝当自悟,故无解”。那么就让我再诵读一遍心经,再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悟与练吧!
六、 终极真理:爱 就我所看过的有限的佛书中,很少有讲到爱的。然而,就我对佛学的学习和理解来看,佛、菩萨却是真正懂爱的人。他们的爱博大而深邃,他们对有情众生的爱与慈悲充满了整个宇宙,但他们却几乎从不言说爱。而还没有成佛的众生,却最喜欢谈论爱(情),他们描写爱、歌唱爱,然而他们的爱往往与自私、索取、占有、功利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未付出过纯粹的爱,却想得到纯粹的爱。一方面,自己不愿意付出真爱,另一方面抱怨世间没有真爱。其实,爱不是这样的。爱是宇宙终极的真理。爱是付出,是无条件的付出,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能量。人类异性之间的情爱,朋友之间的爱,亲人之间的爱,这些是我们平常关注最多的爱。然而博大精深的慈悲之爱却指引我们在关注小爱的同时,关注对整个人类的大爱,对有情众生的大爱,乃至对无情与宇宙万物的大爱。
七、 尾声 最后,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我想感激所有在我学佛道路上和人生道路上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和朋友,感激所有让我痛苦和快乐过的人与事,感谢我自己能够接纳生命的全部礼物,活在当下。我知道,自己的感悟还很肤浅,未来的修行之路还很漫长,但我深信爱与慈悲让我有巨大的能量继续前行!
----------------------------------------------
世间与出世间不二,污染与清净不二,众生与诸佛不二
······当下即是涅槃
算起来,我真正开始接触佛学是在去年11月份,到今天已有8个月了。在这240个昼夜更替中,我既不是一个刻苦的学佛者——所看过的佛经只有字数最少的《心经》与《金刚经》;也不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修行者——戒定慧一样也做不到。我既不虔诚——学佛之后再不烧香拜佛;也不盲从——从来不轻信任何所谓得道高人的言论。 但是,我却要感谢佛学,让我有幸体验到宇宙的大智慧,让我在今生能够参悟到一丝半点宇宙真理指导人生。 在这篇期末报告里,我不打算探讨有关佛教哲学理论的东西,因为作为一名非哲学系的研究生,我并没有这方面的理论素养也没有这方面的学术追求,如果硬要做一篇学术研究那我只能抄袭和模仿,反倒违背了学佛的初衷。因此,与其写一篇自己都不懂的文章,不如写点学佛以来的真实感受,一来,我有写好的强大愿力,二来,我以为自己学佛的感悟虽然肤浅但也值得总结,想借此机会梳理心得,算是对自己和老师的交待。
一、 我的学佛观:悟与练 之所以接触佛学,是受到一位良师益友的启迪。缘起是这位良师益友送我的一句话——“众生一体,心想事成”。然而当我尝试捧着厚重且晦涩的佛经研读以表示我的精进刻苦时,这位朋友却说:“没用的,你光是用眼看,这一点用处也没有!你要用心悟!” 前面已经说过,我看的经书只有字数最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金刚经》,并且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学过的只有字数最最少的《心经》。记得当初朋友送我心经读本时,附了一句话——“是为心咒,汝当自悟,故无解!”无奈当初的我并不懂这句话的内涵,于是找来很多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讲解与释义书籍,也能把不长的经文倒背如流,可是仍然不明白这部经要说什么。不过,既然是“心咒”,那么必然有它的“威力”。所以当我一遍又一遍地诵读这部经典,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心经智慧观照某些细节时,很多答案开始逐渐呈现,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深刻。并且每用心诵读一次,就会呈现更多更好的智慧。我想,悟,不仅是在研习佛学的过程中,也在生活的每一个刹那间。学佛不是单纯的看书和念经,而是要把佛的智慧完全融入到生活中,完全融入到人生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问一名高僧:“修行是什么?”高僧回答他:“吃饭睡觉!”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位高僧在故弄玄虚,其实不然。在我看来,修行参悟跟平常生活真的没有两样,修行参悟就在现世中,就在当下,在每一件小事中,在每一个细微的思维活动中。我想“当下涅槃”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吧。当我们有心悟道有心修行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道理与智慧都在呈现。我算不上是悟性极高的人,时常心性不宁,时常沾惹尘埃。因此,我戴佛珠,对于我来说佛珠即是当下的警铃,时刻提醒我:念心念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每当心绪不宁的时候,我把佛珠拿在手上,每数一颗就对自己说:活在当下,享受生命(这里的享受生命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享受生命,在后文中我会再进一步解释)。每当数完21颗佛珠,心灵都得到一次洗涤。这是我练佛的过程。当然,正如悟一样,练并不是非要坐着数佛珠,它随时可以进行,吃饭睡觉走路都是练的过程,包括在平常处理各种工作生活的事务时,都可以练习。我这里说的“练习”是指用佛的智慧来指导行为,时常练时常悟,练会帮助悟,悟也会帮助练。渗透于现世生活的悟与练,让我真正明白什么叫“世间与出世间不二,污染与清净不二,众生与诸佛不二”。当然,到如今我仍然还是一个不能觉悟的人,但我相信悟与练会帮助我的心灵越来越纯洁越来越美好,我并不执着于成佛,只是抱着一颗平常心,随缘罢了。
二、 苦与乐:生命的盛宴 佛说:离苦得乐。佛还说:涅槃寂静。 活在世间的众生,总是感慨苦多于乐,要离苦才能得乐。因此,佛学是离苦得乐的哲学。但在当初,我有一个疑惑:既然佛陀把辩证法发挥到如此淋漓尽致的地步,为什么不明白离开了苦,就无所谓乐的道理呢?只有深刻体验苦,才能透彻体会乐啊!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继续着我的悟与练。终于有一天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生命本身并没有苦与乐之分,只是众生按照自己的世俗观点和功利心,把世间的事情分成了苦与乐:合乎自己心愿的认为是乐,不合乎的就看作是苦。到头来,既没有接纳过苦,也没有彻底拥有过乐。须知,苦与乐是一体的,苦即是乐,乐即是苦。众生之所以感到苦多于乐,是因为不接受苦,却只想要乐。可越是逃避苦,苦就越是紧跟着不放。 当我们接纳苦,把苦看作是人生的必然历程时,苦便不再是世俗的“苦”了。同样,接受乐,把乐当作是生命的历程,乐也不再仅仅是世俗的“乐”了。而当众生真的能接纳所有苦乐时,先前的苦乐“标准”立刻土崩瓦解,根本不再有苦与乐的分别,生命本身就是一场盛宴。你我所能做的就是去享受生命的盛宴,享受所有的苦与所有的乐(这就是我先前所说的享受生命的真正含义),活在生命的苦乐中。 因此,佛所说的离苦得乐的“苦”并不是我们世俗意义上的苦,在佛陀看来俗世众生的苦与乐都是苦,只有真正了悟“苦乐一体”的道理,屏除苦乐的俗世划分标准,体验到“大乐”,这才是真正的乐啊。涅槃寂静所谈到的那种不可言说的感受,或许可以略见一斑。 我依然要说,自己不是悟性极高的人,有时还会紧抓住俗世的苦乐标准不放。但所幸的是,我不再逃避苦,我接纳一切苦与乐,我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经验世间的所有苦乐,并享受所有苦乐。于是,对于我来说,生命真的很好,它值得享受,值得拥有。
三、 缘起与轮回:活在当下 佛说:缘起性空。佛说:六道轮回。世间的一切皆是因缘和合而生,也将因缘散去而灭。生即意味着灭,生的那一刹那已经注定了灭的到来。然而灭不是终点,它是下一轮生的起点。因此,《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恒常不变的东西,世间的一切都在因缘法则的规律下变化着。时常听到有初学者或感兴趣者问:“真的有轮回吗?”或是“真的有前世来生吗?”其实,对于不懂佛学的人,这是无法言说的;而真正懂佛学的人,自然又不会问。我的看法是,没有必要执着于轮回与前世来生,它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的复杂程度不是凡情众生的智慧所能测度的。但有一句现代科学的总结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轮回——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精神永存(当然,“精神永存”不是现代科学的语言,是我加上的)。 然而缘起与轮回带给我的启迪却是:活在当下! 人身难能可贵,能在今生做人,是好多个世纪因缘和合的结果。如此难得的人身,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对待。然而,众生往往被世俗的虚妄假相蒙蔽了双眼,去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却忘了应该在有限的今生好好活,活在当下。什么叫活在当下?活在你的生命中,活在你的感受中,活在因果业报中。当下即是生命的全部,享受生命的关键是活在当下。其实,我对当下的理解也是随着悟与练逐渐深刻的。当初也很疑惑,把活在当下等同于享受物质,不为过去负责,不为未来打算。其实当下的意义不是这样。打个比方,当下我在写这篇文章,那么我就要活在当下——专注于思维检索与敲打键盘的生命活动中,完完全全地经验这份感受,关照我的生命。再比如,当你经验到一种痛苦(众生毕竟对痛苦最为敏感)时,可否活在当下,完完全全去体验这份痛苦,去关照这份痛苦(其实,当我们真正去体验痛苦时,痛苦再也找不到了,我有这样的体验)。生命是一个函数,由无数个连续的当下所构成,因此,众生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活在整个生命中,才能真正的拥有生命,享受生命。
四、 强大的愿力:心想事成 对愿力与心想事成的理解倒不是我自己悟到的,而是受到朋友启迪后得到的珍宝。佛学并不是消极无为的学问,它强调愿力:有多大的愿力,做成多大的事情。没有愿力只能一事无成。对于有情众生来说,其实大都有心愿,但往往心愿归心愿,做不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要想心想事成,不仅要有心“愿”,还一定要施“力”,唯有下了足够大的愿力,事才能成,所谓心想事成。需要补充说明一点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愿”一定是合乎宇宙自然规律的愿,而非异想天开的奇思乱想。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有很大的愿望,也发了足够大的愿力,我相信一定能心想事成,因为在发愿的那一刻,答案已经在我心中非常明了不过了。这不是贪图金钱、名誉、地位、婚姻的愿望,跟外在毫无关系,是合乎宇宙终极真理的巨大愿力。
五、 心经智慧:空 唐僧很伟大,不仅是因为他西天取经,更重要是因为他翻译了大量的经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据说这是最经典的经文,也是我读得最多的经文。 心经中出现最多的字是“无”和“不”,全篇的主旨在于描述“空”。空是什么?对于初涉佛学的我,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概念。空,当然不是有,但它也不是没有。“空”中包含着无限的有,而无限的有的存在形式是“空”。心经涉及了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等佛学经典概念,但在经中却把这些概念都破了,或者说都“空”了——空了五蕴,空了十八界、空了十二因缘,也空了四谛法。依照心经的宇宙大智慧,这些概念本不存在,是为了让众生明白佛学的涵义而借助于概念的表达,然而真理却并不在这些概念上,唯有不执着,唯有“空”才能了悟真理。心经给我的一大启迪是,不要执着。因此在对“空”的体悟上,也不能执着。既要“空”有,也要“空”空。因为“空”也是一个概念,唯有将空也空掉,才是真正的体悟。说到这里,我发觉很难表达了,难怪佛书上常讲“不可言说”,难怪朋友说“汝当自悟,故无解”。那么就让我再诵读一遍心经,再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悟与练吧!
六、 终极真理:爱 就我所看过的有限的佛书中,很少有讲到爱的。然而,就我对佛学的学习和理解来看,佛、菩萨却是真正懂爱的人。他们的爱博大而深邃,他们对有情众生的爱与慈悲充满了整个宇宙,但他们却几乎从不言说爱。而还没有成佛的众生,却最喜欢谈论爱(情),他们描写爱、歌唱爱,然而他们的爱往往与自私、索取、占有、功利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未付出过纯粹的爱,却想得到纯粹的爱。一方面,自己不愿意付出真爱,另一方面抱怨世间没有真爱。其实,爱不是这样的。爱是宇宙终极的真理。爱是付出,是无条件的付出,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能量。人类异性之间的情爱,朋友之间的爱,亲人之间的爱,这些是我们平常关注最多的爱。然而博大精深的慈悲之爱却指引我们在关注小爱的同时,关注对整个人类的大爱,对有情众生的大爱,乃至对无情与宇宙万物的大爱。
七、 尾声 最后,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我想感激所有在我学佛道路上和人生道路上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和朋友,感激所有让我痛苦和快乐过的人与事,感谢我自己能够接纳生命的全部礼物,活在当下。我知道,自己的感悟还很肤浅,未来的修行之路还很漫长,但我深信爱与慈悲让我有巨大的能量继续前行!
----------------------------------------------
世间与出世间不二,污染与清净不二,众生与诸佛不二
······当下即是涅槃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